聚氨酯发泡保温喷涂施工是一种高效的保温隔热施工方式,其流程严谨且环环相扣,直接影响保温效果和工程质量。以下是详细的施工流程:
一、施工前准备
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后续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材料准备
检查聚氨酯组合料(A 料:异氰酸酯,B 料:多元醇、催化剂、发泡剂等)的型号、规格、生产日期及质量证明文件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。
准备配套材料,如基层处理剂、界面剂、防护层材料(如抹面砂浆、网格布等)。
确保材料储存环境符合要求(如 A 料需避光、防潮,B 料需防冻等)。
设备检查
调试聚氨酯喷涂机(包括主机、喷枪、输料管等),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,计量泵精度是否达标,确保 A、B 料混合比例准确(通常为 1:1)。
准备辅助设备,如空气压缩机、搅拌器、电源设备等,并检查其性能。
基层处理
清理基层表面(如墙体、管道、屋面等)的灰尘、油污、浮浆、松动杂物等,确保表面平整、干燥(含水率≤8%)。
对基层缺陷进行修补:凹陷处用水泥砂浆填平,凸起处打磨平整;阴阳角做成圆弧形(半径 50mm 左右),便于喷涂均匀。
必要时涂刷基层处理剂或界面剂,增强基层与聚氨酯泡沫的粘结力。
施工环境确认
检查施工环境温度(宜在 10-35℃)、湿度(相对湿度≤85%),风速过大(>5m/s)时需采取防风措施(如搭建防风棚)。
做好安全防护:设置警示标识,施工人员佩戴防护口罩、手套、护目镜等;高空作业时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,确保安全。
二、喷涂施工
这是核心环节,直接决定保温层的质量,具体步骤如下:
试喷调试
在与基层材质相同的样板上进行试喷,调整喷涂机参数(如压力、流量、喷枪移动速度),观察泡沫的发泡倍数、密度、固化速度及表面平整度,直至符合设计要求(通常保温层密度为 35-50kg/m³)。
分层喷涂
按照设计厚度分层喷涂,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20mm(避免因发泡热量集中导致泡沫开裂),前一层泡沫固化后(约 10-15 分钟,具体视环境温度而定)再进行下一层喷涂。
喷枪与基层保持垂直,距离控制在 300-500mm,匀速移动(速度约 0.5-1m/s),确保喷涂均匀,避免出现漏喷、堆积或空洞。
阴阳角、管道根部等特殊部位需重点处理,可适当增加喷涂厚度,确保覆盖严密。
表面修整
泡沫固化后(通常 24 小时后),用刀锯或打磨机修整表面,使保温层厚度一致、平整,满足后续防护层施工要求。
三、后续处理与防护
为保证保温系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,需进行以下操作:
检查修补
检查保温层是否存在空鼓、开裂、脱层等缺陷,对局部缺陷进行修补:小面积空洞用聚氨酯泡沫填充,开裂处切割后重新喷涂。
防护层施工
根据设计要求做防护层:
墙体或屋面:通常先抹一层抹面砂浆,中间压入耐碱网格布,再抹第二层砂浆,厚度约 5-10mm,起到抗裂、防水作用。
管道保温:可缠绕玻璃布后涂刷防火涂料,或直接包裹铁皮、铝皮等保护层,防止机械损伤和老化。
成品保护
防护层干燥固化前,避免碰撞、雨淋、暴晒;禁止在保温层上堆放重物或进行其他施工作业。
清理施工现场,回收剩余材料和废弃物,确保环境整洁。
四、质量验收
施工完成后按规范进行验收,主要验收项目包括:
保温层厚度:用针刺法检测,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(允许偏差 ±5mm)。
表观密度:取样检测,确保在设计范围内。
粘结强度:采用拉拔试验,粘结强度≥0.1MPa(与基层粘结牢固,不脱落)。
表面质量:无空鼓、开裂、漏喷,平整度符合要求。
防护层:表面平整,无起砂、开裂,网格布铺设均匀,保护层厚度达标。
注意事项
施工过程中需实时监控 A、B 料的配比和温度,避免因原料混合不均导致泡沫性能下降。
喷涂后的泡沫在 24 小时内避免受外力冲击,完全固化(通常 7 天)后才可进行后续工序。
施工现场需保持通风,避免异氰酸酯挥发物浓度过高,确保施工人员健康。
通过严格遵循以上流程,可确保聚氨酯发泡保温层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、粘结强度和耐久性,满足工程设计及使用要求。